德国教育体制多少年?
德国家长没有中国家长那么焦虑,孩子在学校里开心与否、能否适应,这些都不是学校考虑的问题,更不会成为学校或教育局被追责的风险点;对于学校而言,把知识教好就是唯一的职责了,至于其他的影响学生未来生活与学习的因素都不在他们考虑的范围内。 这就使得学生在学校的体验相对轻松愉快,但同时也会产生一些负面效应——比如说在中小学阶段,由于老师不会主动去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导致那些原本在学校里学习成绩不太好的同学容易失去信心,从而自暴自弃。当然,如果仅仅只是考试成绩不好而其他方面都很优秀的话,其实只要不自卑,还是有很大机会能够成功的。
但是除了中小学之外,到了大学这个阶段,因为所有人都已经成年,而且选择专业也更多地考虑自身兴趣而非最初的成绩和外界评价,所以这种因为学校不了解个人背景而产生的偏差也就慢慢淡化了。
相反,如果在人生的关键节点能够给予学生合适的引导(这一点在中国尤其重要),反而能使他们更加自信、高效地达成自己的人生目标。 从长远来看,德国的这种做法未必会比中国的素质教育更差。至少它在减少贫富之间的教育差距、避免攀比心理方面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尽管并不是完全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