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敦大学为什么要加个学院?
“为什么加了个学院”和“为什么不直接叫大学”是两个截然不同的问题,前者涉及到大学的起源,后者则关系到UCL的内部架构(或曰校院两级制度),所以这个问题可以换一下问法: UCL设立学院的目的是什么? 答案是为了获得皇家特许状而向王室做出的承诺: 建三所学校,两所是医学院(后来分别成为圣乔治医院和帕丁格诺医院),一所是法学院。由于历史原因,最后只有帕丁格诺医院保留下来,但是,法学院的名字却留了下来——大英帝国法律协会(Inner Temple)和东印度法律协会(Middle Temple)就来自这所法学院;至于那所医学院,后来在二战中毁于德军的炸弹之下,战后由GPs(General Practitioners,即普通医生)接管,成了今天著名的Nuffield College(牛顿学院)[1],而该院的医学院则是UCL的医学院(虽然校区在牛津)。 这所医学院和后来的UCL一样,没有医学院系,学生学完课本知识后就到牛痘接种室开始实操,不过授课老师都是由知名教授担任。
当时的UCL是一所文科大学,因此只有学院而没有学院制,每个科都有各自的委员会,但是没有独立的学术部门。比如数学系就不存在,因为所有的数学教学都归在哲学系下面。这种制度让威廉·哈维爵士十分不满,于是他申请建立医学院并获得了特许状之后,才建立了我们今天所熟知的学院制。为了表示对国王的尊重,他特意将新学院命名为Peraencton(永恒)之意,也就是现在所说的UCL。 但是,问题又来了,为什么一个以文社科见长的学校偏偏要设立一个医学院呢?这个似乎有些不合常理,难道今天的UCL真的如某些人所说来源于一家医学院吗? 不是的。当时的大英帝国确实如日中天,但毕竟已经过了启蒙运动时期,无论是自然科学的进步还是思想界的活跃都远不如从前。在这个大背景下,一个以文科为主的学校设立一个医学院看似不可思议,其实是大英帝国扩张的另一种形式——英国本来是个海权国家,它靠着海洋贸易崛起,然后又通过海上殖民地拓展了领土。到了这个时候,这个老牌帝国主义国家又想靠大陆拓展殖民地(当然,这一时期的野心主要是争夺印度),于是有了东非的桑给巴尔和亚丁。为了维持帝国的地位和颜面,这个国家不仅需要海外殖民地,还需要先进的科学研究和强大军事实力作为支撑,于是乎,科学和军事这样的“硬科学”也取得了空前的进步。
作为世界上第一个现代意义上的大学,UCL在当时肩负着探索人类未知领域的重要任务,因此拥有独立的研究机构是它的使命使然。只不过,这种独立的研究能力最终成就了今日的剑桥和牛津,却苦了后来的帝国理工大学——这所在二次世界大战中失去原校区的工科强校。如果从大学的起源和发展的角度来讲,可以说UCL建立的初衷就是为了保持科学上的独立,无论这独立是一种怎样的理想主义。 而作为一所综合性大学,UCL之所以偏重文理而忽视工科,恰恰是因为它的建校初衷——为了保持学术独立而不受外界政治影响。在当时的大英帝国,任何有抱负的大学都不会把工科当成自己的主要力量,这是因为工程研究很容易受到政府和工业界的影响,一个有独立意志的大学是绝不愿受制于任何一方的。 那么有人会问了,难道大英帝国就那么缺乏工科人才的吗,怎么不建一所专门培养工程师的学校? 其实也并不是这样,帝国理工的前身就是一个培养工程师的高等学府,只是二战时它失去了本校所在地,遂搬到了布鲁塞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