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怎么成立的?
1959年,新加坡刚刚独立的时候,人口107万,GDP40亿美元(按现价计算),财政收入3.5亿美元(相当于今天新加坡的1/632或中国的六百分之一),国债8亿新元(相当于今天的新加坡1289亿元或者中国的七百一十亿元),外债9亿新元(相当于今天的新加坡1415亿元或者中国的七百五十四亿元)。
当时,南洋大学刚刚成立,国立大学还没有建立,大学毕业生不到两千,而研究生则更少;华人占全国人口的75%,马来人占总人口约14%,其余为印度人和欧美人;官方语言是英语、华语和马来语。
新加坡经济是以国际贸易为主,工业基础薄弱。独立初期政府大力扶持制造业发展,出台各种政策吸引投资,同时鼓励劳动力参与生产过程,增加工资水平,使得新加坡制造业在之后十几年得到迅猛发展,逐渐成为“亚洲四小龙”之一。 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到上世纪90年代中期,新加坡已经基本完成了从“贸易立国”到“工业强国”的转变。
1995年,新加坡GDP达到2780亿美元(当年中国GDP仅比新加坡多80亿美元),出口总额超过日本,位列全球第二,仅次于美国;人均GDP高达4万美元,在世界主要国家中处于前列。
那时,国内对新加坡模式赞誉有加,引进外资和外贸依存度成为评价一个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