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难民死了葬哪里?
在加拿大的中国移民,死后如果没有人负责殡葬,大多都葬在多伦多北面的万锦市(Richmond Hill)。因为这里有一大片土地都是中国的移民买下的墓地。 不过不是所有的中国人移民死后都会葬在这里。有些人会回到祖国大陆安葬;有些人会埋在移民所在的省份或城市,比如老移民比较集中的安省就埋在省立公园里,而温哥华的华人都埋在新西敏的华人的公墓里。 但这些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都是有亲人留在国内的。他们生前为了离开中国大陆,历尽千辛万苦,有时甚至不惜铤而走险,偷渡出国。到了加拿大后,虽然获得人身自由,但因为文化上的落差及语言的障碍,又往往陷入贫穷饥饿的困境中。如果他们最后贫病交迫而死,国内的老亲戚或许还可以为他们做点什么。如果不孝的子女或没有近亲的人死在国外,又没有钱办丧事,政府就会派人为他们收尸、料理后事,把他们的骨灰送回故乡安葬。 在加拿大华人社会中,这种“死不返葬”的现象并不是太令人感到意外。由于早期移民的语言和文化背景都在国内,因此从他们刚一落脚开始创业时,就不断有人给予帮助和支持——不论是生活上的、工作上的还是资金上的。可以说早期的加拿大华人的确是依靠结乡邻、聚宗族的方式得以发展起来的。
正因为如此,当这些移民年老体弱,生活无法自理时,他们便自然而然地依赖起乡亲和族人来。于是出现了一种特殊的情况:那些本来已经拥有加拿大国籍和身份的华裔公民,因为年老多病,丧失劳动能力,而重新回到了公共福利的救助体系之中。用一些社会学家的说法,他们都是回归了“社会安全网”之下。 早在1982年,当我刚到温尼伯(Winnipeg)的时候,就在这座城市的唐人街里看到一块巨大的广告牌,上面用中文写着“欢迎回国定居”,下面还附注了由移民部长签署的正式文件,允许那些退休的华人领取退休金并享受医疗保险。
十几年后的1994年,我在卑诗省的列治文市(Richmond,B.C.)的一个华人杂货店里买了一包香烟,店主人是一个看上去很健康的六十多岁的男子,他告诉我说他的退休金每月有600加元(约人民币3000元),他非常知足,因为加拿大政府给他提供了很多福利,他只需要做很少的工作就可以了。 我问他如果生病了怎么办。他说:“医生给我开处方药,如果药不够吃,我就去找小胡子(指总理)要。”